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新能源、納米、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技術、3D打印……新技術層出不窮,這是科技進步的黃金時代,充滿了競爭,也充滿了機遇,更為后來者挑戰領先者提供了絕佳機會。
對于一直處于汽車制造業風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更是如此。而如果要在我國客車行業尋找一個轉型升級、實現趕超的標本案例,非中通客車莫屬。
47載風雨兼程,幾番潮起又潮落。作為客車行業的老牌勁旅,中通客車始終秉持創新的理念和創業的激情, 與時代同步,以持續的變革激發與保持活力,在轉型升級的征程中高速成長、由大變強。2011年以來,其以“雙百億”為目標的“二次創業”的非凡實踐書寫了業界跨越式發展的時代傳奇,而今又在“三次創業”的號角聲中,開啟了“邁向高端,挑戰第一,打造中國領先、全球知名的客車品牌”的新征程。
孫慶民總經理宣布中通客車開啟“三次創業”新征程
那么,中通客車何以突破瓶頸、持續跨越,標格時代?其又何以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新時代的DNA?吹響“三次創業”的號角,中通客車又將抵達怎樣的彼岸?
新能源汽車網[xnyauto]對上述命題略作剖析,僅供業界評鑒。
三次創業 跨越式發展結碩果
“活水源頭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當前,人類工業文明的發展正在從工業3.0時代逐步向工業4.0時代過渡,轉型升級成為當前全球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頭等大事,轉型升級更成為當前全球企業需要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和新時代的DNA。
從經濟學原理來看,企業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持續轉型升級的過程,始終伴隨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可以說,轉型升級其實應該是一個常態的概念,而不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
而成功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對于“時勢”的深刻洞悉和精準把控。
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上,有這樣兩句話:“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所謂“時勢造英雄”。
可以說,中通客車乘勢而上、建功立業的創新實踐和豐碩成果對此作了最為完美的演繹。
從1971年生產第一臺客車,到上世紀90年代,“南揚北聊”創造了客車界最早的典范,中通客車一直是中國客車工業發展的有力見證者、創造者和引領者。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就在這一年,中通客車提出并清晰規劃了“二次創業”的宏偉藍圖,全面開啟了以新能源客車為方向和依托的綠色轉型之路:除了瞄準行業特點,深耕公路客車、進入校車領域、開展房車的產品儲備、拓展物流用車、研發高端商務車之外,新能源客車成為產品譜系中的重中之重,從而使中通客車構建了既面向當下需求又著眼于未來發展的完備科學的產品體系,并著力于在人才、硬件和產品三個維度上不斷積累和提升,大幅提升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通客車建立了電控系統、動力電池和動力系統三大核心實驗室。自此,中通客車加大了新能源客車和城市公交車的戰略布點及市場推廣。
尤其是得益于新能源客車領域的發力和持續加碼,中通客車換檔提速,迅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2011~2012年,中通客車在國內推廣常規混合動力客車累計1280輛,使中通新能源客車占有率保持在17%以上,位于行業前二。
2016年,公司銷售新能源客車14000輛,真正實現了在這一領域“坐二望一”的市場地位。
2017年,在客車行業整體下滑的趨勢下,中通客車是為數不多實現逆勢增長的企業。在“一優多強”的經營方針統領下,2017年全年累計銷售各類客車及物流車21439輛,同比增長17.38%。從細分車型來看,大型客車全年銷售6117輛,同比增長56.01%;中型客車全年銷售5077輛,同比下降40.86%;輕型車(含物流車)累計銷售10245輛,同比增長77.86%。
短短6年時間,中通人孜孜矻矻,同心協力,用自己汗水和智慧,成功實現“三級跳”,描劃了一條華美的躍升曲線:從2012年的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到2015年挺進行業前三,再到2016年成為行業第二,2017年位列三強……。企業整體規模從2010年的行業第六位躍升至如今的第二位,銷售額、利潤均列行業第二位,增速行業第一,徹底顛覆了持續多年的"一通三龍"的客車行業既有格局,成為新能源客車行業高成長性的"標志性"企業。尤其是2016年,中通客車首次完成百億產值,標志著企業真正跨入行業第一集團,成為中通客車打造世界一流綠色客車產業集群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2018年2月13日中通客車科技創新大會上,山東交通工業集團譚旭光董事長正式向中通客車提出了“邁向高端,挑戰第一,打造中國領先、全球知名的客車品牌”的總要求,制定了2018年沖刺2.5萬輛,未來沖刺4萬輛的中長期規劃。
2018年2月25日,在中通客車中高層干部述職大會上,中通客車黨委書記、總經理孫慶民正式宣布中通客車開啟“三次創業”新征程。
“創業”在路上,而創業精神已然凝聚成企業之魂,成為中通客車的活力源泉和動力引擎,更成為其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
創業精神 持續高增長背后的商業哲學
創業精神在百度百科詞條的定義為:指在創業者的主觀世界中,那些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念、個性、意志、作風和品質等。激情、積極性、適應性、領導力和雄心壯志是創業精神的五大要素。
其三大主題分別為:對機會的追求,創業精神是追求環境的趨勢和變化而且往往是尚未被人們注意的趨勢和變化;創新,創業精神包含了變革、革新、轉換和引入新方法————即新產品、新服務或者是做生意的新方式;增長。創業者追求增長,他們不滿足于停留在小規模或現有的規模上,創業者希望他的企業能夠盡可能的增長,員工能夠拼命工作。因為他們在不斷尋找新趨勢和機會,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推出新產品和新的經營方式。
正是在創業精神的引領下,中通客車的轉型升級不斷邁上新臺階,從成本競爭邁向產品競爭和品牌競爭,從規模擴張邁向品質提升。
近年來,中通客車在規模和速度上都締造了業界奇跡,其創新求變的經營方法和體系功不可沒,但其真正的高成長密碼或許恰恰在于其“大道至簡”的造車哲學,即對經營本質的洞悉和堅守————“為用戶創造價值”。
舉例來說,對8米純電動客車的品質錘煉,就是中通客車造車美學的一個縮影,借此也能管窺其提升品質、不斷完善的“自我修煉”之旅。截至目前,中通8米純電動客車共進行了21輪的以用戶立場為主要視角的AUDIT評審。在安全、性能、細節等方面,事無巨細,大到整體框架的優化,小到各部件之間空隙的控制。而且,所有問題,“一輪一清”,絕不拖延。正是這種極致追求的負責態度,最終造就了8米純電動客車2016年這一年就累計銷售了8000余臺的銷售奇跡。
管理學專家、前美國通用電氣CEO韋爾奇認為,企業文化與價值觀是企業管理中最模糊的領域,也是迄今為止最具挑戰性的一環,一個企業是否做大做強,企業文化至關重要。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或許成為市場領導者并不意味著真正的成功,畢竟,剎那的芳華猶如過眼云煙,比起靜水流深的永續經營顯得是那么短暫。而最關鍵的是需要有一個明確而清晰的戰略,而這個戰略所能回答的問題就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根源,從企業發展的根本意義上來說,就是企業的持續成長性。
如果說,由小到大,是從1到N,可以通過對先進企業的跟隨、學習和模仿來獲得;而由大到強,是從0到1,則必須依靠文化引領和產品技術、商業模式創新等來實現,惟有如此,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新時代的DNA才得以打造,從而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針對2017年行業斷崖式下滑的“弱市寒冬”,中通客車以變應變,適時推出“一優多強”的產品和市場策略。雖然有著非常清晰的細分指向,但這些全新領域產品要在本來就競爭激烈的廣域市場打開一條通道,并非易事。特別是對于傳統車型的制造工藝、整車匹配、精細打造、品質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是極大考驗。但對于中通客車來說。傳統車型的回歸恰恰是其優勢所在,這家擁有46年發展歷史的老牌客車企業所積累沉淀的造車技術工藝等精華和養料不僅成為“多強”戰略的有力支撐,更成為活力煥發的源泉所在。
而中通“綠盾”行動的開展則為用戶提供了一致性的體驗和極致性的服務,真正聚焦做對用戶有價值的事,贏得了廣泛的用戶口碑。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認為:深刻和持久的變革只能來自于對遺傳密碼的根本性再造,重構遺傳密碼像制定企業的增長戰略一樣重要。
可以說,沒有使命驅動和愿景牽引的決策都是機會主義。
多年來,中通客車深度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交通運輸業的未來趨勢,確定了“富員強企、回報社會、與事業伙伴共成長”的企業宗旨,扛起了“創新科技,領航綠色交通新時代”的使命和責任,繪就了“打造世界一流綠色客車產業集群”的美好愿景。
憑借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中通客車打造了速度與效率并重,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兼顧,經濟和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新模式。
2018年2月25日,在中通客車中高層干部述職大會上,中通客車黨委書記、總經理孫慶民正式宣布中通客車開啟“三次創業”新征程。孫慶民總經理指出,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2011年以來,我們以“雙百億”為目標開啟了“二次創業”征程,我們可以驕傲的說,我們的“二次創業”已經完美收官。經過了2017年的蓄勢,現在到了明確更高目標的時候了。2018年,中通客車要正式開啟“三次創業”新征程,我們要在2018年跨越百億的基礎上,經過四至五年的奮斗,達到銷售4萬輛,銷售額200億。
根據孫慶民總經理的規劃,中通客車的三次創業要分三步走。第一步,2018年,再次跨上百億平臺,2020年,產值要達到130億,到2023年,突破200億!
著名管理學家陳春花認為:那些無論市場變化、行情起伏、時間推移、地域差異都能夠推進自己前進的企業,我曾經把這些企業稱之為「鷹企」,更確切的描述應當是「價值型企業」,即能夠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并超越環境創造價值的企業。
而中通客車或許還能為“價值型企業”的定義增添一個定語:即創業的激情。
2018年的中通客車,精彩故事值得期待!
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專汽網[www.21399b.com]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專汽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專汽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專汽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專汽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刪除。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3、同時為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資源信息,專汽網從即日起誠征好稿,投稿郵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