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政策利好不斷 汽車智能化提速迅猛,尤其是客車智能化技術呈現質的飛躍,多家客車企業紛紛推出自動駕駛的新能源客車,一時間,“智能風”成為業界一道獨特的風景。
甚至,2017年11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CEO李彥宏宣布,百度與金龍客車聯合開發的第二代無人駕駛微循環車阿波龍將于2018年實現商用化量產及上線運營。
無人駕駛微循環車阿波龍
那么,這一切是否預示著新能源客車的智能化時代提前到來?
2018年真能成為智能客車商用化元年嗎?
新能源汽車網[xnyauto]對此略作剖析,僅供評鑒。
政策利好不斷 汽車智能化提速
建設交通一體化、公交信息化、系統管理科學化的智慧公交體系已成為公共交通發展的主要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有賴于客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發展。有專家提出,未來交通發展必須讓具備互聯功能的智能汽車、電動汽車和自主駕駛汽車進入市場,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將存在無人駕駛汽車和有人駕駛汽車的合流狀態,完全由無人駕駛車輛組成的受控團隊將在道路上出現,而與電動化車輛配套的網絡化和智能化服務也將成為重要內容。
2017年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委連續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等文件,并正在擬定《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總體推進方案》、《智能網聯汽車使用公共道路測試的規范》、《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適應性驗證管理規范(試行)》、《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等文件,人工智能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成為引發全球關注以及大國競爭的焦點。
從全球范圍看,貝恩咨詢公司(Bain&Company)預測,到2025年,也就是短短幾年后,無人駕駛汽車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億美元。有人甚至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1000萬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
自動駕駛客車在歐洲已經開始進入運營和示范的階段,法國研發設計的自動駕駛巴士已經遍布英、美、希臘、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最為典型的是兩家Navya與Easymile兩家創業公司:
Navya公司在2016年底獲得來自法國三大運營集團之一Keolis與汽車零部件巨頭法雷奧(Valeo)的3400萬美元投資,車型Arma在法國投入運營的城市已增至7個,在全球共有45輛無人巴士,遍布5大洲,搭載的乘客人次超過17萬。計劃制造80輛自動駕駛巴士,并將在美國密歇根建廠。
Easymile公司則獲得另一家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的投資,還拿到了不少國家的私人公交運營商與私人企業的訂單(租賃或購買兩種形式),譬如日本永旺集團,就引進了多輛Easymile的主打車型EZ10,讓無人巴士在日本千葉縣豐砂公園內進行小范圍試運營;還有DeNA,在園區內用EasyMile的無人巴士來接送員工。EasyMile公司與Ligier公司合作,共同在法國的Vichy生產代號為EZ10的自動駕駛汽車。
最新出版的世界銀行《2017年全球出行報告》中則出現了交通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直接相關的條目:到2030年,為所有人提供安全、廉價、可持續的交通系統,提高道路安全,拓展公共交通,關注弱勢群體、女性、孩子、殘疾人和老人。到2020年,減半全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導致的死傷事件。并提供高品質、可靠、可持續、彈性的基礎設施,包括區域性和跨界的基礎設施來支持發展,關注為所有人創造廉價、公平的出行條件。
可見,《2017年全球出行報告》分享了未來交通模式的美好愿景————高效、安全、綠色。要想達成這一目標,無人駕駛技術目前看來已經成為創建更安全、更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載體。其實,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初衷就是,將人工智能應用于交通領域以避免因車禍導致的每年數萬人的喪生。
綜上所述,由于在相對固定的線路和場景中運行,新能源客車為智能駕駛技術推廣應用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而我國新能源客車主流企業在這一領域的紛紛試水,則標志著新能源客車的智能時代或將提前到來。
車企動作頻頻 藍海試水搶占先機
2017年12月2日,海梁科技與深圳巴士集團聯合舉辦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全球首發,并在開放道路持續試運行后,引發矚目。這一舉措表明,繼深圳福田保稅區之后,2018年,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有望出現在深圳光明新區、大鵬新區度假村以及西麗大學城的路上。
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
早在2015年,宇通客車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聯合研發的無人駕駛客車,在開放道路交通條件下,全程無人工干預成功運行。宇通ZK6105CHEVG2新能源客車在完全開放的道路環境下,途徑26個信號燈路口,自主完成了跟車行駛、自主換道、鄰道超車、路口自動辨識紅綠燈通行、定點停靠等一系列試驗科目,行駛32.6公里,最高時速68公里,順利到達指定的終點,全程無人工干預。
2016年,金龍客車就已啟動自動駕駛客車項目研發,并取得了自動駕駛微循環車在封閉園區的自動駕駛能力。2017年7月,金龍客車宣布聯手百度,致力于研發具有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能力的巴士,推動自動駕駛在中國的示范運營。2017年11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CEO李彥宏宣布,百度與金龍客車聯合開發的第二代無人駕駛微循環車阿波龍將于2018年實現商用化量產及上線運營。阿波龍在設計上顛覆傳統汽車概念,全新構建以電動化、電子化及智能化的新形態,是全國首輛無方向盤、無油門、剎車踏板的原型車。車身還采用了RTM輕型復合材料,整體全弧玻璃、寬幅電動門,自動無障礙愛心通道等新材料和工藝。
金旅客車6.2米無人駕駛小巴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已經進行了長期無人駕駛測試。2017年6月,記者們親身體驗了一回金旅無人駕駛技術的最新進展,車輛自動前進、轉彎和剎車等,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實現“智慧”應急處理。據了解,該車搭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全景攝像頭等感知設備,能夠實時判斷車輛周圍工況,并針對不同工況自動控制車輛行駛路線及相關操作;在區域持續落地運營上,突破了以往行業內樣車、路試,獲得了在封閉區域內真正的實踐經驗。
中車電動傳承數十年的高鐵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究成果,將軌道交通自動駕駛技術引入到公共交通領域。2017年7月,中車電動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12米智能駕駛客車在湖南株洲公開路試,且自動完成了牽引、轉向、變道等動作,最高時速達到40公里/小時。車越長,智能駕駛的難度越大,該車周身共有8個傳感器,包含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高精度組合慣導等,用于識別周邊車輛、行人等障礙物。雷達可探測到前方200米范圍內的障礙物。前置單目攝像頭,可以識別前方行人、紅綠燈和車輛種類。高精度組合慣導定位系統,實現了厘米級別的高精度定位。
2017年9月,深圳巴士集團董事長余鋼在深圳2017年公交出行宣傳周上透露,深圳巴士集團將與國家智能運輸中心、百人會、安凱客車等合作,共同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在中國客車邁向智能化的重要拐點,安凱客車也在行動。起步、加速、跟車行駛、鄰道超車、自動辨識紅綠燈、定點停靠這些驚艷眼球的智能科技,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安凱客車表示,智能無人公交客車,是安凱客車六大研發項目之一,安凱將持續打造出利用低速、視頻識別技術在專用道行駛的整車產品,讓更多安凱科技惠及市場。預計在不久之后,安凱無人駕駛客車將與大眾見面,并在深圳適當區域、路段開展體驗式試運營。
綜上所述,毫無疑問,智能網聯汽車可為交通安全、節能環保、城市擁堵和便捷出行提供終極解決方案。交通安全事故可降低到目前的1%;交通效率可提高至少10%,協同式交通系統可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20%-30%。
可以預見,隨著電子、信息、通信等技術與汽車產業的加速融合,汽車產品正加快向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發展。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說,從全球汽車產業發展來看,目前已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實用化的競爭發展階段。
2018年,能成為智能客車商用化元年嗎?完全可能。
我們盼望和期待著。
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專汽網[www.21399b.com]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專汽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專汽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專汽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專汽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刪除。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3、同時為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資源信息,專汽網從即日起誠征好稿,投稿郵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